一个老公益人的建议:如何进入公益行业以及注意事项是什么?

本文阅读效果更好的版本:https://lib.3feng.im/resource/suggestion-on-ngo-career.html

我是否应当把公益当成一门职业

在一个问答网站(在行),我收到以下的问题:

  • 我适合进入公益行业吗?
  • 我适合进入那一类的公益组织?
  • 我适合在公益组织里面担任什么职位?
  • 怎么样提高自己面试成功的可能性,如何有针对性的写好简历提高面试成功率。

以下是我的回答


在做出决策之前,一般要先了解外部环境和个人条件。在这个决策中,外部环境就是:

  1. 公益行业是什么样的?有哪些分类?
  2. 公益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区别是什么?
  3. 公益行业的机构/组织里,有哪些部门、职位/岗位,分别需要什么样的技能?
  4. 公益行业的前景如何?

接下来就是个人条件:

  1. 我的追求是什么?我的兴趣所在是什么?
  2. 我的特长是什么?

然后就是决策部分:

  1. 应该从哪里做起?
  2. 小规模尝试;
  3. 假如进入NGO,我该如何提高自己?

回到开初的几个问题,以下内容会集中于了解公益部分,即外部环境部分。至于个人条件,这个则需要更专业的职业规划。而且,谁也可能没有比你的父母、朋友更了解你。

一、关于公益,我需要知道些什么

关于公益,有几条误解:

  1. 公益不是职业的桃花源;凡有人的地方,肯定会有江湖,而毫无例外地,也可能会有龌龊;
  2. 公益不单单是有钱人所干的事;如果把公益看成一个“行业”,就一目了然:行业人人可以进入,不以有钱与否作为条件;
  3. 做公益也是会有薪酬的;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之一是:所有劳动都应有回报;所以,做公益也是一种劳动付出,那就应该有薪酬(有与没有是一回事,多与寡又是另一回事);

1.1. 公益不是桃花源,也不是避难所

公益行业(我曾请教过一位老师,他很鄙夷这种称法,他说:格局太小),一般是指“第三部门”(相对于政府、企业而言,因此公益不能称为行业,也是这么个原因)。以利益为出发,公益一般是指“谋求公共利益为出发点/目标的组织或者机构”。

常有朋友跟我说,等我以后受够了公司这种氛围/工作之后、厌烦了商业的尔虞我诈之后,我就去做公益。然而,公益并不是一个桃花源,也不是避难所。

在公益机构/组织中:

  • 你所做的事照样可能和企业/政府部门那样繁杂、琐碎;
  • 做事的方式与你在企业/政府部门要不同得多;
  • 各地的行政、执法部门对公益的认知会给你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;小到发票的开具,大到机构的存亡,等等,不一而足。

所以,或者可以想象一下,当你在一个行业受够了,你想换一个行业,去躲避这样或者那样的氛围、争夺——这个念头可能是徒劳无功的。

而再次强调一番:各地的行政、执法部门对公益的认知会给公益行业带来非常巨大的影响。这个影响可能是这样的:

  • 越是沿海一带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,对公益机构/组织越友好,而且常常会出现各种公益创新;因此公益机构/组织出现得很多、快
  • 相对地,内陆地区对公益机构/组织的友好程度就没那么高;因此公益机构/组织会较少,孵化起来也较慢、难,也难出现公益创新;

1.2.公益人的目标与理想

公益人是否更有使命感和责任心?如果把公益当成“行业”来看待之后,那么就跟其他行业一样,使命感和责任心在每个行业从业者的身上应该是正态分布的。

出于公益是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的“行业”,可以考量一下:同等条件下,在企业可能会获得更好的个人发展与薪酬福利;所以,为什么要选择公益?公益人的目标和理想会是什么?

  • 真的是使命感和责任心驱动,获得他人尊敬;
  • 获得一种利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;

但是,也可能是这样的:

  • 把这工作当成一份职业、谋生手段;
  • 追求相对自由的工作空间;
  • 远离城市雾霾(多数情况下,NGO会在农村、山区开展工作)。

因此,要知道,选择公益作为职业,和其他职业一样,也需要付出(甚至更多),也有收获。就像世上的多样性一样,理由千变万化。

1.3.公益行业里有哪些分类

一个事物的分类,有诸多维度,在这里以公益机构的组织形态来划分。不存在对错,只是角度不同:

1)一般公益组织/机构

这一类组织/机构往往以对应一个或多个社会问题。如,对于贫困儿童上学难,有人会做助学类型的机构;而有些机构可能会觉得社会问题是普遍相连的,就会成立一个解决综合社会问题的机构,很多国际NGO就是如此。如乐施会(Oxfam)就会有:救灾项目、农村项目和各种政策倡导项目。

  • 这些公益组织/机构大多依赖于基金会和公众、企业筹款;
  • 小型的机构可能会更依赖于执行基金会的项目获得运作资金,大型机构则会有自己的筹款部门。

2)公募基金会

这个名词应该是中国特有的。一个公募基金会,可以向社会公开募捐。按照地域划分又分为地方性和全国性公募。前者如壹基金,后者则如很多和政府部门千丝万缕的基金会,如红十字基金会、扶贫基金会。

这些公募基金会,按照功能,又可以划分为:执行型、资助型和综合型的。

  • 执行型基金会:自己募款、自己做项目;
  • 资助型基金会:只资助项目,自己不执行;
  • 综合型基金会:自己募款、自己执行项目,也资助项目。

3)非公募基金会

由于公募资格的获得非常困难,因此非公募基金会更为普遍。非公募基金会有其不同的成立标准,资金来源可以是:企业、个人、家族。

企业基金会:如腾讯、阿里都会出资建立公益基金会;

个人:社会中的个人以自己的名义出资建立的公益基金会;

家族基金会:一般是成功的企业家及其家族出资建立基金会,如郭氏基金会;

4)社会企业

这是一个新型的组织形态。在社会企业中,也有营利指标,但是和公司不同的是,其营利仅用于业务拓展和人员发展,而没有分红一说。

如深圳的残友集团就是这样的社会企业。

1.4.公益与商业的区别

和人类其他机构一样,公益机构也会有以下组织架构:

  • 财务管理
  • 人力资源
  • 行政管理

在公司,还会有市场、营销部门。那么,在公益机构就是:

  • 项目管理
  • 筹款

如果更加完善,可能还会有:

  • 监测与评估
  • 专家支持团队
  • ……

公益是如何提高“产品”服务的:

  • 需求评估;
  • 项目决策审批
  • 实施、执行
  • 监测与评估

公益的产品与企业不同的是,如有些是政府购买的服务,受益者可能是社会弱势群体;而出资资助一个项目的人(即所谓“购买者”)不是受益者,受益者可能是边缘人群和贫困人群。

在这里,好项目/服务就像一个好产品一样,如果没有良好的品牌管理、品牌营销的话,那很可能会是昙花一现。

1.5.公益的前景

和其他行业一样,公益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。如果对于社会的控制越紧,那么相应地,企业和公益都会缩紧。

  • 如果你对政策环境感到悲观,那么建议你再度观望;
  • 整体上来说,如果社会是向前发展的,则总会出现新的公益组织及其形式(如最近的社区基金会);
  • 公益人才的缺乏要比想象中要严重。

二、个人决策

说完了外部环境,来说说个人条件。

2.1.从事公益,需要哪些能力

从事任何职业,都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能力。执行技术和能力,又分为基础类的和专业类的。

1)基础类的,是任何职业都需要用到的

  • 阅读与理解。在离不开文字的世界里,人必须学会这一点,阅读各类报告/文章,理解并提取你所需要的知识;
  • 学习。学习包括:获取信息,归纳、总结、应用;
  • 沟通。与人沟通,是人类社会必备的生存技能之一;
  • 时间管理。不管是企业还是NGO,都可能会碰到一个情形:会特别多;这个时候就需要学会管理时间了;
  • 一般技能包。在一般的招聘中,你都可以看到:会用office, 会用电脑,处理文档,等等等。

2)专业类,根据岗位分工的不同,又有不同

  • 项目管理:DM&E(项目开发、监测与评估);PRA (参与式发展评估,这个应该是发展工作的必备工具);写作,NGO里有大量的文档写作,如报告、案例故事、宣传册等等;
  • 财务管理:一般的财务技能即可(在NGO,不做假账);
  • 其他专业机构要求的相关技能。如有些机构是环保机构,可能会要求一些植物保护、动物保护等等的技能。

2.2 在能力之外

一般情况下,人的技能是可以通过后天习得的。而另一些不是技能类的东西,可能就不是那么容易获得——但这些东西又非常重要,而且会决定你会走得多远。

价值观。单纯的”做好事“并不能支撑一个人走得太远、太久;而价值观则是让人坚持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。可以这样问自己:对于一个社会问题,我的看法是什么?公益人常常面对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社会问题,比如贫困是为什么?权利是什么?

发展观。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有一本书叫 Development as freedom ,翻译成中文是”以自由看待发展“。你是否赞成权利的缺失就是贫困的原因?又或者是其他?

其他观点。有人相信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,但NGO里面没有这样的人;有人把公益作为一件善事来看待,这就引发了诸多的不同:可能会拔高公益的位置(位置不对,会产生问题),让人会觉得公益是施予——然而并不是。

创新。任何行业都应该有创新,也因为创新,才有发展。那么,在公益行业,创新是什么?

耐心。很多人问我,你是怎么坚持下去的?原因可能会有很多,但终归需要一条:耐心。比如在日常琐事中坚持下去,持续地学习和增进。

取舍。刚刚从大学毕业的人,不管选择什么职业,薪酬的起步其实都差不多。但是几年之后,选择公益的人与选择企业的人(假如一切发展顺利),后者的薪酬可能会远远超出前者。而且,当你在公益行业做上几年之后再转行,可能会面临更年轻的人的竞争。

2.3.从哪里开始之类型篇


1)志愿者

要想进入公益行业,志愿者是一个选项之一。但是,做志愿者需要面临:

  • 低水平工作陷阱。一般情况下,志愿者的工作可能会比较简单,而且会重复;所以,如果你只是简单的执行的话,那么不管你做多久志愿者,都还只能做低水平的工作任务(这里并没有贬义,而只是一种描述)
  • 薪酬。志愿者一般没什么薪酬,但又占用很多时间。

在中国当然有非常专业的志愿者平台,比如美丽中国(“一个以支教切入的留学平台”),其目的并非志愿者工作,而是随之而来的其他交流平台和机会(如留学)。

但是一些机构的志愿者又会是非常好的跳板,如果你一些技能的话。比如:某个机构可能需要设计师志愿者,而你碰巧有这方面的技术。等等。

如果从志愿者开始,建议是:避免低水平工作循环,尽量熟悉NGO的工作方式,特别是项目的开发与运作。

2)草根组织/机构

草根组织就是新建立的,只有3-5个人的公益机构。加入草根组织,优缺点都很明显。

  • 优点:人少,易相处;无限可能,想做什么都有机会让你去做;挑战越多,成长越快;
  • 缺点:钱少,资源少;常面临生存压力。挑战非常多。

如果你想快速成长,不妨一试。

3)国内企业或个人发起的非公募基金会

非公募基金会正成为国内公益基金会的主力,可以预见,也会成为公益行业的重要力量。

在非公募基金会里:

  • 有稳定的资金来源;
  • 如果发展良好,相应地有良好的机构文化和氛围;
  • 待遇不错。

但是,也有挑战:

  • 与出资方的业绩挂钩,所以企业倒闭之后(让我们祈祷企业能好好发展),基金会也不能幸免;
  • 个人工作能力要求完全按资方要求来。有些基金会可能会要求海外教育、工作背景(虽然这个要求很值得商榷,但资方要求,必须执行);所以,这不一定适合所有人。

4)专项基金

这是一个挂靠在公募基金会下面的专项基金。专项基金的款项由公募基金会管理,顾名思义,用于特定用途。这个专项基金也会成立特定的机构,来执行项目。需要注意的是:

  • 财务不是独立核算的;
  • 可能会存在筹款压力;
  • 如果是新成立的,请细心甄别,其不确定性较强。

5)有官方背景的国内NGO

大多数公募基金会都有官方背景,一些机构可能会是国家公务编制/事业编制。这些NGO:

  • 收入较高,稳定,但进入门槛不清晰;
  • 资源不愁;
  • 执行的项目可能并不会让你有什么成长。

6)国际NGO

目前情况下,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,国际NGO的数量在减少。但作为公益界的先行者,国际NGO提供了其他机构无可比拟的资源。

在国际NGO:

  • 收入较高;
  • 筹款能力强
  • 进入门槛高,竞争剧烈;
  • 培训机会多;
  • 有非常清晰的工作流程,你可能没有太多机会创新;
  • 有很多细分领域,需要你将专业技能发挥到极致;
  • 在当前政策环境之下,执行项目工作时,需要非常非常小心谨慎。

2.4.从哪里开始之地域篇

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,说的就是多样性是幸福的外部必要环境。而多样性一般都与开放有关,因为环境越开放、宽松,就会有越多的社会组织产生,反之亦然。所以,当你要选择公益时,以下不妨作为参考:

  • 云南昆明:曾经的NGO中心;由于云南接触NGO非常早,因此有一大批的NGO在昆明有驻扎点、办公室等,其中又以国际NGO居多;但现在国际NGO已经逐渐退散;还留下一些草根组织;
  • 北京:国际NGO的集散地。由于社会资源的聚集,北京是国际NGO的最大聚集地,它们的中国总部,多在北京;
  • 上海:逐渐开放之地。上海的开放与包容,加上其发展程度,让它对公益的接纳程度位居前列。而且这个城市容易产生公益组织的创新形态。
  • 珠三角:开放之地,无限可能。珠三角聚集了大量的财富,在这个前提下,加上开放的风气,让珠三角特别是广州、佛山等地催生了大量的公益组织,其中包括实力雄厚的非公募基金会。而且,在公益与金融等其他领域的整合上,珠三角是领风气之先,创新一触即发。
  • 成都:小步前进。由于地震,曾经聚集了大量的资源。但是随着地震远去,这些资源也远去,草根组织的出现逐渐变少。而且由于没有长三角、珠三角的大量财富,即使堪称最开放的内陆城市,也很难催生各类基金会。

2.5.小规模尝试

如果你下定了决心,要从事公益,有一个建议就是:小规模尝试。公益一般以解决一个或多个社会问题为出发点,所以小规模尝试可以是这样的:

  • 找一个现存的社会问题,分析一下你能做些什么?这个社会问题的极致解决方案是什么?
  • 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之后,看能不能找到一家对应的机构;
  • 找到这家机构后,看他们招不招收志愿者/实习生;如果他们不招,你大可以发一个邮件去询问,并附上简历等;
  • 做一小段时间的志愿者/实习生之后,你就对NGO的工作了解个大概了,然后你再决定是否要从事公益;

实习生/实践者计划

一些组织/机构可能会针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设计一项实习生/实践者计划,其时间段一般是6个月到一年不等。如果你有兴趣,可以去搜索这样的计划。这样的计划一般是那些针对青年成长的基金会、机构来发起。所以,在搜索的时候,请留意其关注领域有没有青年人成长这一项。

2.6.如何更进一步

和其他行业一样,公益行业也是逐渐向前的,而且越来越趋向于综合性、专业化。针对这个趋势,若要更进一步,你或者需要:

  • 锻炼自己的判断能力;
  • 不仅仅把目光放在公益上,而应对其他更多领域特别是科技、网络、新媒体等保持密切的关注;
  • 拥有超强的学习能力:能快速掌握一个行业的关键要素,能迅速了解事物的本质、结构,等等。
  • 解决未知问题的决心。每个人、机构/组织都会犯错,一般处理的时候都是处理已知的问题;当未知的问题出现时,该怎么办?
  • 有挑战,就有改变,改变可能会是更好。你愿意接受挑战么?

2.7.关于面试和简历

在互联网上,有非常多的关于面试和简历方面的攻略,这些攻略在这里同样适用。但在千遍一律的攻略之外,提供几个建议:

  •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,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(没什么要紧,即使工作很多年,依然有人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);所以,当面试官问到你想要什么的时候,不如如实回答;
  • 关于对公益的认知。在回答这个问题时,不妨注意:公益和慈善并不相同;慈善可能只是给钱、物资,但公益可能更进一步,比如提高受益者的能力;如果你还有更深的认知,公益可能还会涉及到赋权,但慈善并不一定;
  • 热情和决心。即使你已经预料到了前路艰辛,面试官还会给你打预防针,说可能更辛苦;在这里,面试官说的可能是真的。所以你需要表现出热情和决心来,因为你要面对的可能比你想象到的还要艰辛。